您正在访问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平台,工业互联网标识前缀:

88.118.89744 前往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平台查询

绿色引擎驱动共富路——国家电投浙江公司书写能源生态融合发展新篇章

发布日期:2025-08-15

在丽水市莲都区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,一排排光伏蓝海漫坡越野,层层叠叠沿着公路蜿蜒深入;在湖州长兴县和平镇,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身披“蓝色铠甲”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板下牧草青青;在安吉县梅溪镇草荡湖水库水域,一列列高铁在光伏矩阵织起的绿网中穿湖而过,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……这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,正是国家电投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注脚。
安吉草荡“渔光互补”光伏电站
今年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提出20周年,也是国家提出“双碳”目标5周年。作为能源央企,自2015年入浙以来,国家电投集团深耕这片热土,浙江公司坚决扛起集团赋予的区域发展定位、职责和使命,持续推进风电、光伏项目建设,以一个个标杆项目为笔,在之江大地上勾勒出绿色发展的壮阔图景。截至2025年7月底,浙江公司总装机达491.2万千瓦,新能源装机量在浙央企中排名第二,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更是稳居发电企业榜首,用十年时间交出了一份“守护绿水青山,赋能绿色发展”的亮眼答卷。
多元融合:让每一寸土地释放绿色能量
在“两山”理念发源地安吉,国家电投浙江公司倾力打造的该县首个“渔光互补”项目,俨然一幅乡村绿色低碳和美共富的绝美图景。投产8年来,电站累计发出3.7亿千瓦时绿电,二氧化碳减排量达25.9万吨。项目充分利用光伏水域进行渔业养殖,年均养鱼产量达60万余斤,年收入约450万元,为和美乡村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

长兴鑫江矿项目
“以前这里是矿坑,现在成了金窝窝!”霅溪村村民们望着眼前的光伏电站笑意盈盈。长兴鑫江矿项目的蜕变,是浙江公司“光伏发电+”模式的经典实践。通过“分层剥离、交错回填”技术修复矿地,创新“光伏+复绿+牧业”立体模式,既解决了地质灾害隐患,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。
在丽水莲都区仙渡乡4400亩山坡上,不久的将来,光伏板与茶叶、金银花、黄芩等耐阴经济作物,将共生于天地间,实现土地资源的立体化高效利用。“光伏板挡了强光,茶叶品质会更好,我们既能收土地租金,还能在基地打工。”村民有本收入账:土地流转每亩年收益500元,务工每月还有4000元,6个村集体年增收合计超百万元。2024年8月,莲都区成为浙江省首批调出“山区26县”的三个县区之一,这份绿色答卷里,光伏产业功不可没。
在宁波象山涂茨镇的黄沙塘,37MWp光伏板在水面铺开,形成“水上发电、水下养殖”的生态画卷。“光伏板遮阳,鱼虾长得更欢实,南美对虾亩产提高了20%。”据养殖户反馈,这种“渔光互补”模式让水域价值翻倍,每年发电4500万千瓦时的同时,养殖收入也水涨船高。
衢州极电电动屋顶光伏项目

在衢州极电电动工厂,38万平方米的车间屋顶变身“发电站”,10万块光伏组件年发绿电5500万度,通过BIPV技术实现建筑与能源的智慧共生,以“屋顶上的阳光银行”重塑工业能耗格局,成为工业绿色转型的标杆。
从矿山到滩涂,从水面到屋顶,国家电投让光伏技术与多元场景融为一体,以“生态卫士”的职守,将绿色基因融入发展血脉,将复绿矿山的匠心与环保公益的热忱交织成网,将能源革命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,擦亮了“万物并育而不伤害”的生态底色,诠释了新时代能源革命的浙江担当。
智慧赋能:综合智慧能源构建新型电力系统
“以前夏天怕停电,现在有了这个‘超级充电宝’,生产再也不用愁了!”在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,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指着不远处的储能电站赞不绝口。这个犹如一座巨型蓄电池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,47MW/478MWh的储能容量随时待命,为园区企业提供稳定电力保障。
湖州综合智慧能源项目

作为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,这个铅碳电池有个“超能力”:在70%充放电深度工况下,循环寿命可达上千次,退役后材料回收率达50%,2只旧电池就能换1只新电池。“我们用液冷技术给电池降温,安全性拉满,建设速度更是‘搭积木’级别。”项目负责人介绍,该项目2024年获评第六届亚太经合组织(APEC)能源智慧社区倡议(ESCI)最佳实践奖银奖。
在安吉天子湖工业园区,长虹制链公司的厂区藏着另一个“能源密码”:7MWp光伏板供电,100kW/500kWh储能调峰,还有充电桩为员工车辆充电。这个“光储充”三位一体系统,通过“天枢一号”智慧平台实现智能调度,光伏发电优先供生产,储能系统“削峰填谷”赚差价。通过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,可实现电网、光伏发电、充电桩和储能等环节的全程感知,全面监测系统的发、用电情况。“真是太方便了!”企业电工王师傅对这套系统赞不绝口。
从长兴“超级充电宝”的大规模储能,到安吉的分布式光储充,国家电投浙江公司深挖用户侧,正在为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贡献智慧方案。这些散布在城乡的“能源智慧体”,如同绿色脉搏,为浙江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供血。
协同共赢:绿色红利惠及千家万户
国家电投通过商业运营模式创新,在长兴鑫江矿采用“度电分成”的商业模式与村集体实现互利共赢、助力当地农户增收致富,实现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美丽乡村的融合发展,助力当地共同富裕。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与当地村集体进行利益共享的模式,每年将部分电费收益分给村集体,用来改善村容村貌。同时,将项目部分运维服务属地化委托,增加农户劳动收入。“光伏板不仅发电,还照亮了我们的共富路。”霅溪村村民们喜上眉梢。
在国家电投浙江公司的项目版图里,这样的共赢故事俯拾皆是。丽水莲都项目让5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,宁波黄沙滩电站带动周边养殖产业升级,衢州极电光伏为企业节省电费的同时,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.8万吨……绿色能源的红利,正通过一条条产业链、一个个就业岗位,精准滴灌到城乡每个角落。
员工巡检

浙江公司始终致力于服务“双碳”大局,统筹推动减污降碳,加快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。积极对接各级政府,提供量身定制的绿证交易方案,先后向浙江、内蒙古、上海出售绿证24万张,向浙江省销售集团公司系统单位绿证353万张。
“我们不仅要发电,更要让电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纽带。”国家电投浙江公司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,继续拓展“光伏+”应用场景,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,向海图强,转型突破,让更多废弃矿山变“金山”、荒坡变“银坡”,为浙江建设清洁能源示范省、实现共同富裕贡献“国家电投力量”。
从鱼米之乡到瓯江之畔,从生态之都到东海之滨,国家电投浙江公司正以能源为笔,以创新为墨,在之江大地上续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。这篇章里,有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,有技术与场景的智慧融合,更有企业与民生的温暖共鸣 ——这,正是新时代浙江绿色发展最动人的底色。